(相关资料图)
“network”是众多领域(如社会科学、通信、计算机科学、物理学,甚至生物学和生态学等)的关注焦点,在各种网络中,协同网络尤为重要。协同网络的参与者均为分布式、理性、自治实体,其工作环境、社会文化、社会资本与目标各异。借助信息通信系统ICT(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),每个参与者倾力合作,为获得共同目标或兼容目标而奋斗。不同于其他网络,协同网络的参与者拥有共同信念,有意图地进行协作,实现不可能由单独实体达到的目标,或通过网络协同,降低成本。为解决商业和科学中面临的问题,多种协作网络已然兴起,协作网络的表现形式:①虚拟企业(virtual enterprise,VE)。②虚拟组织(virtual organization,VO)。③ 动态虚拟组织(dynamic virtual organization)。④ 扩展企业(extended enterprise)。⑤ VO 养殖环境(VO breeding environment,VBE)。⑥ 专业虚拟社区(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y,PVC)。⑦ 商业生态系统(business ecosystem)。⑧ 虚拟制造网络(virtual manufacturing network)。合作有利于科技创新,从而提高商业竞争的胜出概率。
利用网络协同,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,超越企业/行业的边界能力,可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网络协同正处于飞速发展期,其模式也正随着新应用领域的拓展而更新,新的网络协同形式及工作方式将大量涌现。
网络协同七大要素为:①搜索(search)。允许用户对专家、数据或内容进行搜索。②雇员驱动模式(employee driven)。授权用户能以wiki方式添加并共享内容。③数据整合(data integration)。数据可以被整合到系统中。④测量与监控(dashboard and monitoring)。利用仪表和监控工具,衡量成功与否,采用与否,并对项目进行评价。⑤用户跟踪(user follow)。在网络协同过程中,具备跟踪用户及其内容的能力。⑥内容集成(content integration)。动态连接和链接内容的功能。⑦管理(governance)。对内容和数据的访问控制。
对于网络协同的研究及推广应用,参考模型功不可没,如网络协同的参考模型ARCON(a reference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networks)。
网络协同方向的一个重要会议是由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)与社会网络协作学会SOCOLENT(society of collaborative networks)共同赞助。
随着网络协同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普及,协同参与者的管理与协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,网络协同的行为管理与参考模型尤需重点研究。
CAMARINHA-MATOS L M,AFSARMANESH H.Collaborative Networks: Reference Modeling.USA:Springer,2008.CAMARINHA-MATOS L M.Collaborative Networks: a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.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,2005,16:439-452.CAMARINHA-MATOS L M.Collaborative networked organizations: Status and trends in manufacturing.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,2009,33(2):199-208.CAMARINHA-MATOS L M, HAMIDEH A, NATHALIE G.Collaborative Networked Organizations - Concepts and Practice.2009,57 (1):46-60.关键词: